四國會武之中發生的許多重大事情以極快的風聲傳遍了齊國的每一個角落。@-求?書
與書院會武這件事情相比,顯然齊國之百姓更為關注的是風城一事。
趙國突然發難,舉傾國之力襲擊齊國風城,屠殺了風城之中四十萬將士,后因忌憚書院的存在與參天殿內的十八位圣賢而退兵,此事干系甚大,平山王為了掩蓋這件事情,用私自建立的「忘鄉臺」制造無數的虛假家書發放向了風城將士的家人,以此來偽造出「和平」的假象,從而可以使國庫的錢財不予流失,此事在四國會武之時被書院察覺,參天殿「尹圣」向平山王問責,得知前因后果后當場盛怒,治罪于平山王,將其焚為灰燼。
這件事情轟動了整個齊國,無數的騷亂因此而生,家中曾有親人小孩從軍而去者,皆慌亂地想要求證自己的孩子是否死去,王族兵部與戶部的負責人似乎早有準備,將風城所有人的名單全部張貼了出去,那四十萬個黑色的名字宛如一部沉重的史書長卷,浩浩蕩蕩猶如軍隊排列于紙上,壘起了厚厚一摞。
王族那頭已經第一時間放出了消息,說關于陣亡將士的撫恤金太多,會逐漸在一個月內分發至所有受難者的親屬手中,而在這一個月內,便有另外一道激憤且暴烈的聲音在民間「帶頭」響起,這些人不停在街道上游行,或是血書上遞當地官府,說這筆撫恤金他們可以不要,但親人的仇不能不報。?·¢咸,,·魚[$看?_`書¤ ′ˉ免?費$e閱ˉ}讀a:
如果齊國的王族愿意出兵討伐趙國,他們非但不要這筆撫恤金,還可以不計代價地支持這場戰爭。
這些聲音怪就怪在,像是提前商量好的一樣,在齊國的諸多區域出現,先只是一部分,后來聲音似乎挑撥了那些無法接受親人逝去者的濃烈悲傷情緒,轉悲為怒,他們便也一同加入了進來,于是這聲音開始變得越來越大。
見著這些從各地血書上來的名字越來越多,甚至還陸陸續續收納到了銀錢,齊國麾下在兵部之中有人的王族嘴都笑得合不攏了。
“這招確實好用?!?/p>
“給這些血書的人安排一下,把他們納入軍隊編制里,稍微訓練一下,月余之后直接派去做先鋒隊,能死多少死多少,剩下沒死的,再趁亂「想想辦法」,待得他們都死完了,這筆撫恤金自然沒有人再來認領,也就永遠不必給了。武4看書 已發布嶵新章劫”
兵部之中,尚書舒養和拍了拍戶部薛敬之的肩膀,笑得面色無比紅潤,像是吃了什么大補之物一般。
昏暗的房間里只有燭光在閃爍,薛敬之不知是想到了什么,多少有些出神,直至這舒養和的手落在了他的肩膀上時,薛敬之一哆嗦,賠上了笑容說道:
“此番若是能為王族省下這般大一筆橫財,舒大人未來必是山高水遠了?!?/p>
舒養和眼里閃過精光,笑瞇瞇地對著薛敬之一拱手:
“事情還沒有做完,屆時還望薛大人好生行個方便,事成之后,必有重謝?!?/p>
薛敬之:
“好說,好說!”
…
苦??h中,雨后初晴。
今日山陽不錯,連綿數日的陰雨之后,好不容易待到了放晴的一天,可縣城之中卻好似失去了往日的活力,陷入了愁云慘淡之中。
之所以如此,一來自是因為風城一事,在風城之中犧牲的軍人統計名單下來之后,迅速傳播于各處,苦海縣中當年參軍而去的不少人都在風城,而如今也成為了那滔天大火中的一縷灰燼,甚至連這些日子一直拿到的從風城發來的信件都是由平山王作假,這讓他們難以接受。
短短的半月,死去的平山王已然背上了千古罵名。
行王山外圍,許多縣民今日趁著天晴來劈柴,一些人放下了背簍之后,砍著砍著便相互攀談起來,先是咒罵平山王一頓,接著又說這偽造家書的行為如何喪盡天良,有年輕一些的精壯漢子瞧見了不遠處弓背彎腰的白發老者,對方一直默不作聲,像是置身事外,在謾罵議論的眾人之間顯得有些異類。
“老張,聽說你的孩子以前也從軍去了,不過幸好沒在風城犧牲的名單上見著你孩子的名字……這些年,他有給你寫過信么?”
張獵戶擰動著干枯的手臂,狠狠揮動一柄鈍斧,將面前的一根小樹劈斷,沙啞的聲音帶著一份漠然,似乎前些日子的陰綿春雨在他這里還沒完全褪去:
“沒寫過。”
他對于眾人聊著的這些事情似乎已經見怪不怪,全部感到驚訝,沒有參與他們的話題,三下五除二弄些了新柴,便將手里的斧頭一并扔回了背上的竹簍,轉身氣喘吁吁地朝著來時的路而去,那些年輕人看了張獵戶的背影一會兒,忽聽另外一名老人說道:
“老張今年開春之前老伴死了,之后就一直這樣……他膝下無子,如今一個人孤孤零零的,精神頭也沒以前那么結實,看他這狀態,估計也就這幾年了?!?/p>
“二牛,別看了,趕緊多劈些柴禾回去了,下午去看看田里頭,連下了幾日雨,也不知道那些秧苗兒給澆壞了沒有?!?/p>
另一頭,苦??h的縣衙中,淳穹正在書房之中練字,陽光斜射進了窗格的間隙,留下了一道又一道斑點,他面前桌上的紙,留著十七個「永」字,其中七個略顯歪扭,似乎筆法有誤,淳穹手中的筆尖距離第十八個字的位置已然很近,可卻遲遲沒有落墨,雙眸怔然,也不知究竟在想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