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垂下眼簾,死死盯著文件上鉛印的墨字,像是要把那幾行小螞蟻爬成的大字嚼碎咽下去。
有人手指反復摩挲著早已冰涼的茶杯外壁,冰得指節發白。
另幾位下意識地望向魏榕的方向,似乎在期待一個裁判的聲音。
那個問題沉沉地壓在所有人心口:一個活著的一等功。
在和平年代,這個功勛的沉重分量,足以橫亙時空。
是否真的不能……壓過那些累積多年的陳規,那在組織土壤里根深蒂固、幾成金科玉律的漫長年月和一步一個臺階的鐵律?
誰都沒有說出口,可在蔣珂文吐出“任職年限”和“客觀存在”那幾個字之后,這念頭就在所有目光交匯的凝滯中翻涌、碰撞、無聲地吶喊。
魏榕無聲地吸了口氣,坐直了腰桿。
眾人不約而同感到某種即將降臨的力量,或解脫,或更深的絞纏。
所有視線不約而同聚焦于主位那張平靜深沉的臉孔,屏息凝神,等待著最終打破這冰封僵局的一擊。
魏榕的話語,如同數道裹挾著冰碴的驚雷,在死寂的會議室里轟然炸響!
“蔣部長,你的意思,我算是徹底聽明白了。”
魏榕的聲音并不高亢,卻帶著一種沉甸甸的、仿佛能壓碎骨頭的重量,每一個字都像是淬了寒冰的鋼針,精準地刺向蔣珂文,“省委組織部的這份紅頭文件,在你眼里,原來是一錢不值。”
“省委高瞻遠矚、精心部署的人才強省戰略,在你看來,全是放屁!”
“解放思想,大膽提拔”這八個字,在你蔣部長的組織工作原則面前,完全敵不過你那套根深蒂固的論資排輩!”
魏榕的目光如同兩道冰冷的探照燈,牢牢鎖定在蔣珂文那張瞬間失去血色的臉上。
她的話語的鋒芒銳利得足以割裂空氣:“現在擺在我們面前的,只有兩個結論:不是你蔣珂文同志的理解和立場出現了根本性的、嚴重的錯誤,就是省委的決策本身錯了!”
“你告訴我,是哪一個?”
“轟隆!”
這已經不是簡單的質疑或批評,這是最嚴厲的政治指控!
是足以將一個人政治生命徹底摧毀的“上綱上線”!
魏榕直接把蔣珂文對江昭陽提拔資格的疑,拔高到了對抗省委決策、否定省委戰略的政治高度!
這頂帽子太大了,太重了,帶著雷霆萬鈞之勢,狠狠地扣了下來!
蔣珂文如遭五雷轟頂!
他整個人瞬間僵直在座位上,仿佛被無形的巨錘狠狠砸中。
臉上的血色“唰”地一下褪得干干凈凈,變得慘白如紙,連嘴唇都在不受控制地微微哆嗦。
那原本帶著幾分“老成持重”算計光芒的眼睛。
此刻充滿了難以置信的驚恐和茫然,瞳孔因巨大的沖擊而急劇放大。
他張了張嘴,喉嚨里發出“嗬嗬”的、意義不明的氣音,卻一個字也吐不出來。
冷汗,瞬間從額角、鬢邊、甚至后背瘋狂地滲出來,浸濕了襯衫的領口。
他感覺會議室里的空氣被徹底抽干了,胸口憋悶得幾乎要炸開,大腦一片空白。
只剩下魏榕那誅心的話語在耳邊嗡嗡作響,震得他靈魂都在顫抖。
啞口無言!
真正的啞口無言!
他所有的“組織條例”、“隊伍穩定”、“輿論壓力”等精心構筑的防線,在這雷霆萬鈞的政治定性面前,脆弱得如同紙糊的城堡,瞬間土崩瓦解。
巨大的恐懼攫住了他。
他甚至不敢去看魏榕的眼睛,只覺得天旋地轉,政治生涯的終點仿佛就在眼前。
會議室里的氣氛降到了冰點。
其他常委們更是噤若寒蟬,連呼吸都刻意放輕了。
生怕一點細微的動靜都會引火燒身。
吳新田緊握的拳頭松開了,臉上閃過一絲解氣,但更多的是凝重。
他也沒想到魏榕會以如此雷霆手段、如此高的政治調門直接壓垮蔣珂文。
支持蔣珂文觀點或與張超森親近的個別常委,臉色同樣難看,眼神閃爍,坐立不安。
就在這令人窒息的死寂和蔣珂文瀕臨崩潰的邊緣,一個沉穩的聲音終于響了起來,打破了這可怕的僵局。
縣長張超森開口了。
他的聲音不高不低,語速不快不慢,帶著一種刻意的平和,仿佛剛才那場激烈的政治風暴與他毫無關系。
他微微調整了一下坐姿,目光平靜地掃過魏榕,再掠過幾乎癱軟的蔣珂文。
最后落在其他常委身上,臉上甚至帶著一絲若有若無的、表示理解的神情。
“魏書記,各位同志,”張超森緩緩開口,他的開場白顯得極其“公允”,“首先,我想說,蔣珂文同志剛才的發言,其出發點,我認為不能說完全是錯的。”
這句話讓幾乎絕望的蔣珂文猛地抬了一下頭。
眼中閃過一絲微弱的、溺水者抓住浮木般的希冀。
張超森繼續道:“他提出對江昭陽同志任職年限的顧慮,對隊伍穩定性的擔憂,這些情緒,在組織工作中確實客觀存在,也體現了他作為組織部長的一種責任意識。”
“這一點,我們應當予以一定的理解。”他這是在給蔣珂文一個臺階下,也是在安撫那些同樣有類似顧慮的常委。
然而,轉折立刻到來。
“但是,”張超森話鋒一轉,語氣變得嚴肅了一些,“蔣部長的問題,主要在于對省委這份文件精神的理解上存在著明顯的、深刻的偏差。”
他刻意加重了“理解偏差”四個字,與魏榕的“根本錯誤”做了切割,顯得“溫和”許多,但定性依然清晰。
“他更多地是被一種‘保隊伍穩定’的慣性思維所束縛,被一些陳舊的條條框框所局限。”
“沒有真正吃透省委這次‘解放思想,大膽提拔’的核心要義和破釜沉舟的決心。”
“這種保守心態,在面臨重大改革機遇時,是需要警惕和克服的。”
張超森微微停頓,似乎在整理思緒,也像是在給眾人消化他“客觀評價”的時間。
他接下來的話,開始展現一種“高屋建瓴”的姿態:“同志們,縱觀古今中外,大膽起用年輕人、破格提拔英才的例子比比皆是。”
“這并非我們今天的獨創。”